隨著分發底定
第一屆國中會考+特召在沸沸揚揚的爭議中逐漸落幕
學校首頁貼出今年輝煌的升學成績
不管升學方式怎麼改變
大多數人關注的焦點總會在學校"考上"幾位第一志願
但現在看來 智育掛帥的升學趨勢已經產生變化
"考上"將不只是由考試成績決定而已
特招狀元 批免試是個笑話
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40723000309-260102
這位狀元在台南
若到高雄考區 可能情況會不一樣
每個區的評比項目不同是制度很大的弊病
姑且不論這些技術性的問題
從背後精神來看
現在對優秀的定義已經跳脫考試分數的排名
換句話說 只會考高分是不夠優的
一定的學業水準之餘 必須還要能積極培養多元能力
這樣的概念和長期以來大家習慣判定學生的標準不同
造成強烈反彈也不足為奇
普遍而言
會考試讀書的孩子在學校中長期佔有優勢地位
容易得到較多的資源 獲得關愛的眼光
也容易以為自己這樣就夠棒了
這是理所當然嗎?
這是幻覺
出了社會
沒有老闆會給員工寫張考卷
分數越高 薪資越高
也沒人會問以前在學校你的成績有多好
若在學因為與成績無關
就不願意積極培養領導力 擔任幹部
不鍛鍊體能 不願意與人合作
不學習溝通發表 不承擔責任
成績再棒
少了這些在社會存活的能力
未來發展堪慮
相較之下
我更認同這篇文章的看法
免試升學成功淘汰了只會考試的特招狀元,狀元卻認為免試制度是笑話
http://mag.udn.com/mag/news/storypage.jsp?f_ART_ID=526904
"考上了心目中的好學校,值得恭喜。但是,如果考上第一志願變成人生中最大的成就,那反而是個悲劇了"
上半年陪老大申請大學
考完學測就是一連串的挑戰
從港大到台灣的學校
一定的學測成績是基本條件
但只是門檻
每個學校科系要的審查資料不同
英文檢定幾乎每個科系都要求
此外還有
社團及幹部資歷 得獎記錄 活動參與
與科系相關的一定志工服務時數等
不同學校的面試模式也不同
從個人面談到團體面談
從中文到英文 還有要求台語的不一而足
牙醫還要考術科
學測級分常常最多只佔最後錄取總成績的一半
有的科系甚至只有四分之一
老大班上有75級分的同學沒有如願上醫學系
反而74級分上榜了
考滿級真的很厲害
卻也不是一流科系上榜的保證
大學端要的不只是會念書的孩子~~
這樣的考試模式非常累人
樣樣要兼顧
對於欠缺家庭資本的孩子也很不公平
期間我的抱怨比老大多
因為太折騰人了
奔波面試真的很多"元$$"啊~~
但經過這一番歷練
老大卻覺得學到非常多
面談的應對準備 儀態
資料的組織等等
尤其是進入高中就要開始思考自己的志向
以便累積相關資歷
這些都是讀書之餘
要花心思的事
如果只是終日埋頭苦讀
今日大概無法早早上榜
得一路苦讀到指考了~~
研究顯示
申請上榜的大學生進入大學後比指考上榜者表現優
休學率也低
畢竟
為了申請成功
對面試科系的瞭解不可少
也會好好思考
這是單純只拚成績的指考生沒有經歷的過程
大學入學經歷多年改革
仍有許多待改善的問題
高中入學的改革只在起點
未來要做的調整更多
多元的精神沒有錯
為了國家競爭力
不能培育只有智育優的孩子
特召狀元如願進入第一志願的明星高中
現在的大學入學 繁星 申請與指考並列
前兩項的名額年年增加
指考的名額已經大幅縮減
放眼未來
進入高中後的狀元可能也得擴展學習觸角
讓各方面的能力豐厚起來
畢竟
智育至上的時代已經慢慢過去了
現在需要的是全方位的狀元啊~
留言列表